三秦游攻略 > 韩城市旅游攻略
被人们遗忘的地方
2016-10-29 9:08:19  韩城市政府网  编辑:秦人

  对于“司马迁”之名,人们可谓如雷贯耳,但对“高门”却知之甚少。高门塬是司马迁的祖籍所在地。去年盛夏时节,我们一行文友驱车到高门塬和禹山等地,探寻先贤遗风,感受文史之乡的熏陶。

  追溯起来,司马氏自古晋国迁入韩城少梁,便落脚于高门塬上。当时的司马氏世掌周史,对初居之地很是讲究,按照八卦定位,正门朝东,十字通衢,分东西南北四门。周边的堡安村是当时司马家族驻扎兵丁保卫乡里的地方;华池村是教衍子弟、修文习礼和讲学的地方,建有书院。据当地一位老者讲述,当年这里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竹林树木很是繁茂,环境十分优雅。文友一行走近村中的池塘,池水虽不是清澈,但也碧绿莹莹;池塘周围的老房子虽已破败,但也可见其砖雕木雕的精美,可以想象当年的华美。

  路过司马祖坟时,文友一行特地下车去拜唁;当问起司马迁之坟为何不与祖坟同葬时,对历史十分精通的同行者张先生说:因为司马迁受过宫刑,用他自己的话说:“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上父母之丘墓乎。”司马迁认为自己是刑余之人,连给先人上坟的资格都没有了,哪里有归葬祖茔的资格呢。

  相传:司马迁墓并非衣冠冢,而是司马迁的真身墓地;其实,司马迁在写《报任安书》前就已经在禹山藏好了《史记》副本,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待《报任安书》发出后吧,司马迁觉得该说的话已说尽,心意也已报表明,于是就悄然潜出京城,来到禹山隐居起来(禹山,就是当年藏匿赵氏孤儿的所在地)。据说司马迁后来还写了许多文章;后来在他死后,是禹山上的道士们把他安葬在黄河边的山梁上的,让他头枕梁山,东眺黄河,实现他生前的夙愿。

  然而,当我们一行访过高门村及周边几个村子后,却见这里的境况十分凄然和冷清。司马迁祖屋的房梁已坍塌,院子里杂草丛生,门庭破败。走进一处院落时,那院子里的杂草足有一人高,蛛网遍布于房屋的角角落落,地上灰尘尺厚,几件陶罐也已是破败不堪,让人心酸不已。如果司马迁地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

     据民间传说,韩城过去有三座娘娘庙,即高门庙、禹山庙和象山庙。禹山庙最早祀奉的是女娲神,后来大禹治水开凿龙门,其妻涂山氏佐助大禹,安家于此,禹山上就建起了大禹的家庙,并同时植有三棵柏树。到了汉代,司马迁的夫人帮助司马迁在禹山上藏匿《史记》,并在此出家做了道姑,因她精通医术,常为当地百姓施药治病,做了许多好事;后来的人们就给司马迁夫人在禹山上修庙塑像,号称“韩塬圣母”。

  禹山原名羽山,在尧舜时代,天下洪水泛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舜派鲧去治水,治水九年而无成效,舜便将鲧流放到羽山;鲧壮志未酬心不死,便在自己的肚子里孕育了新生命,这便是儿子禹。长大后的大禹继承父志,开凿龙门,治平水患,拯救万民,其功绩卓著。从此人们便将羽山改名为禹山。禹山原有三棵柏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现如今,不知何故只剩下一颗古柏树了,且这棵古柏树也因烧香人的不慎而引燃古树,烧毁半身,只有半棵树木依然存活,成为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当文友一行到达禹山山顶时,古时的大庙早已不存,但见一矮小石屋立于古柏一侧,一些石柱、石砖散落于荒草荆棘之中,让人遐想万千,感慨良久。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