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攻略 > 延安市旅游攻略
寻梦延安
2016-10-20 17:31:50  延安旅游网  编辑:秦人

    曾几何时,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是那样的激情洋溢、脍炙人口,让我魂牵梦萦;“……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那重逢的激情,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充满了无限深情。到延安绝不是单纯的观光,追求感官上的一时愉悦,而是为了追寻一个梦,一个儿时的梦,一个少年的梦。从上幼儿园那会,近20年的时间,延安是我一个永远的诱惑。如今,我踏上这片热土,就站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回延安》就象汩汩清泉,涌动在胸间,那么清新,那么亲切,那么自然。
        一进延安,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延河水呢?宝塔山呢?窖洞呢?在我脑海里,延安没有楼房,只有在延河畔散步的人与高亢的歌声。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延河水没有了,河床上剩余的水,说成是一条小沟都不够格。宝塔还在山上,还能看见它的雄姿。窖洞还有,很多、很小。还有一些人住的那里,他们又是谁呢?
    到延安是下午,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住宿的地方,不是因为延安没有地方住,是因为女儿和我都想住窑洞。对于窑洞宾馆,从下午三点多钟到天黑前,我们一路问,一路找。连最远、最有希望的地方延安大学都找了,可热心的人告诉我们,住窑洞最好的是在夏天,现在是冬季,洞里很冷的,要生火取暖的,这个季节一般都没有人做这个生意了。最终窑洞宾馆是没有找到,只得住楼房的宾馆了。

 


    抱一种轻松的心情体验那个年代的故事,如今与那个年代也已相差了七十年,即使是过来之人,也难免好了伤疤忘了疼。我来到了延安,亲身感受到了至今仍然不算富裕的百姓生活,进入了作为革命历史文物的窑洞和真实生活中老百姓仍然住着的通气、光照条件并不怎么样的窑洞,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为革命者的乐观主义,为作出具大贡献和牺牲的延安人民,正是有了这样的革命者,这样无私地支持革命的人民和这样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的稳定生活。
说起延安,在我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便是红米饭、南瓜汤、是黄土高坡、是陕北窑洞的灯光。然而,当我真真切切地走进延安的时候,才发现今日的延安与我的想象有些差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高层建筑。在延安市区,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延河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往日的黄土窑洞渐渐成为历史遗迹。不仅如此,在延安的街头漫步,宝马、凌志、奔驰车随时可以看到。这不由得让人感叹,这块革命圣地如今真的富起来了吗?对一些富起来的人,我看其中不乏一些是到延安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在延安呆久了,发现这里贫穷的人也不少。偶尔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个严肃的老人,我对老婆说:也许他就是当年的老红军呢?

 


       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70多年前,延安确是个屯兵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两边有山脉,中间有延河,集中与分散极为方便。伟人们居住过的窖洞,大会场,电台,报社等,都隐蔽在黄色的山体之中,与大地同呼吸。正因为他们首先学会了保存自己,最后,才有资格去消灭对手。最终他们成功了。如今,延安街道灯火通明,是一个有现代化建筑的中国北方小城市。我担心,有朝一日,这里真的没有水,连地下水也没有了,他们的子孙们将如何生存?相信后人自有后人的办法。今日的延安,虽然高楼大厦替代了土坡窑洞、延河水也不见了滚滚波涛,但“杨家岭的窑洞”、“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精神”却永远地载入了历史史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地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上,
位于延河之滨的宝塔山,古称嘉岭山。因山上有一座唐代的宝塔而得名,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宝塔山是一个巨大的观景台,山上视野开阔,放眼远眺,大半个延安城清晰可见。

 


    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东北延河对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三足鼎立,遥遥相望。清凉山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清凉山景观总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观。

 

 
    凤凰山与宝塔山遥遥相对,传说中的宝塔山尽在眼底,传说中的宝塔山并不能激起我的兴趣,并没能让我有直奔他怀抱的冲动,所以只是遥望,这样看着就好了,只是看看就好了。山顶的风很大,黄土高原上的风一点柔情都没有,不参杂任何成份,甘烈烈地扫荡着裸露在外的身体的每个细胞,突然感觉,在这里修行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力啊!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1945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此期间,中共中央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大量地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毛主席还在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革命旧址
       如果说西安是以古老的历史文化而著名,那么,延安则是因为一个现代奇迹而著名,这个奇迹,是毛泽东和他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对于五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延安是一个近乎神话了的名字,感觉是熟悉和新鲜。此次去延安,印象深刻的是与大都市对比的“穷”,密集的人流、尘土飞扬的马路、缺水的城市,外地的游客,还有不少不能解决温饱的贫困百姓。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参观和介绍中,仍能深刻体会到这一方水土中的精髓就是:“延安精神”。延安的许多景点参观都是免费的,随着讲解员慷慨激昂的讲解,我仿佛进入了当年那金戈铁马的时代,溶入到了那沸腾如火的生活中。讲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运筹帷幄,与人民同甘共苦;讲到延安对干部、当青年精神思想的陶冶,窑洞培养出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讲到万众青年抛弃大城市的舒适与享受奔赴延安,对党无比的信仰;讲到人民百姓对共产党的拥护与支持,犹如大海托舟;讲到军民如何开荒种田、生产自救;讲到主席如何为光棍汉找媳妇、为不孕的妇女找良医…… 讲解员神采飞扬、情不能禁,我听得心潮激荡、感慨万千。因为它令我想到现在有些高级领导人爆出的丑闻;想到人民百姓的信仰逐渐淡漠与丢失;想到现代青年中瘟疫一样散发的拜金主义,蔑视社会责任义务;想到新一代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自私、懒惰、比吃比玩;不由得冒出一个问题:延安精神在当代还留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青年人对于延安精神了解得清楚和透彻?延安精神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的命运与发展仍然至关重要,还是已经过时?我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对其中的复杂与深奥知之甚少,我只是直观地感到现实的许多事情与延安精神背离太远。但我坚信一点,当年延安精神犹如人民心中的一个灵魂,由于她的存在,国家与人民才有了生机与活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灵魂支撑,不可设想。百姓如果没有灵魂支撑,就会如一盘散沙。就这一点来说,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至关重要!在延安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天的时间,但延安在我心中停留的时间将很长,甚或是永远。真希望对现状不满的人到延安来看看,这里确实是一个可以洗脑的地方。    

 


食物难以忘怀,是因为它独特的香还是其他,也许人也应有独特的见解,才不枉活这一生吧。吃过陕北的饭,你会记住延安,记住陕北的。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