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生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四月初八,佛诞日。据记载,他出生时安康地界白光乍现,直冲霄汉。现祥瑞异象。怀让十五岁出家,在六祖慧能开示下获悟,亲侍慧能15年,于南岳弘扬禅宗,四方僧众前往归敬,留下“磨砖成镜”等著名公案供后人参悟。唐敬宗追谥“大慧禅师”,世称禅宗七祖。怀让开启了禅宗在中国普传的先河,促成了禅宗日后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传播广泛的宗派,更为丰富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怀让被认为有大神通,是观音化身,称为“观音大士”。怀让禅师圆寂后,湖南衡岳一带的人民群众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怀让禅师的忌辰),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节日,称为观音忌。
对于怀让的生卒年,大量史料的记载是统一的。怀让生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四月初八佛诞日,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圆寂,也就是说,怀让生活在唐代高宗仪凤至玄宗天宝年间。怀让的圆寂之地也没有争议,是南岳衡山,但他的出生地却一直有争论。近来又有人撰文称怀让是安康市汉滨区人,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
怀让自称是安康人,《宋·景德传灯录卷五》和《宋·五灯会元·卷三》都记载”南岳怀让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宋高僧传·卷九》记载“释怀让。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南岳单传记》记载“金州杜氏子”。可见,怀让生于“金州安康”。
但这里的“安康”是唐时金州之安康,不是今日之安康。今日的汉滨区,最早设县叫西城县,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改为安康县,也就是说,1782年后今日汉滨才有了安康之名,说怀让是汉滨区人,是用清之后“安康”混淆清之前“安康”。
怀让时代的安康,据《水经注·沔水》:“汉水又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原是三国间曹魏攻取汉中后,在汉中另立魏兴郡时所设之安阳县。晋太康元年(280)改称安康县。唐至德二年(757),将安康县改称汉阴县。可见,在怀让生活的年代,唐代高宗仪凤至玄宗天宝年间,安康是指金州郡安康县,其地大致在今汉阴县界。当时金州安康的县治在社溪,包括今日的汉阴县汉阳镇和石泉县石泉嘴。因此,怀让是“金州安康”,是古汉阴县人。
史料记载,南朝宋武帝元年(420年),在今汉阴阮家坝设安康郡,下辖安康、宁都二县。以后历齐(479-502年)、梁(502-504年)两代,沿袭不变。北周时(557年),安康郡治随县治由敖头迁往汉江对岸的社溪。今汉阴西南部属梁州安康郡安康县,东北部属梁州安康郡宁都县。唐代武德元年(618年),于安康县兼设西安州,同时分设宁都县、广德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禄山之乱中的“安”字,又因县治社溪主要部分系汉阴坪(部分在今石泉嘴及藕溪沟口),在汉江南岸,习惯上称江南为阴,所以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同时将金州(今安康)改称为汉阴郡。
在今天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石泉嘴和藕溪,石泉嘴背依灵雀山,发源于山上的大沟河经藕溪入汉江,虽然只有几公里长,却将灵雀山和怀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怀让作为一代高僧,金州有许多寺庙与他有关,《兴安州志·山川志》 云:“有寺名万顷,更名万春,为南岳怀让道场。 ”《明一统志》记载:“新罗寺,在州治西六里。有唐怀让禅师庵。” 因为怀让禅师是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于南岳衡山弘法,没有在故乡金州建寺弘法,所以“有唐怀让禅师庵”的新罗寺,“怀让禅师卓锡处”的万春寺,其实都是乡人为表达对这位禅宗大师的思慕之情而建的“怀让纪念堂”。既然是纪念堂,最该建立的地方除了郡治之外,就是怀让的家乡,经笔者调查,在社溪周边,确实有着这样一座寺院——灵雀寺。
灵雀山上原有名为灵雀寺的观音古寺,民国期间曾重修,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正在重修。不管是古寺,还是两次重修,当地民众都是将其作为观音道场敬拜,这在陕南并不多见。据当地民间传说,灵雀古寺就是为纪念观音化身灵雀扶危济困显灵于此而建,虽然古寺已毁,但逢灵雀山寺的庙会期,来自安康、汉中、湖北、四川以及关中地区的香客依然络绎不绝,多者数万人,观音化身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怀让,怀让恰恰被认为是观音化身,灵雀山上的观音古寺很有可能就是为纪念怀让这位“观音大士”而建,这与怀让的古汉阴人的身份是相符的,只是古寺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化为了传说,但其观音道场的属性却保留了下来。这样看来,禅宗七祖怀让出生地在灵雀山下是确定无疑了。